您所在的位置:主页 > 本草植物 >

【异名】苋菜(李当之<药录>),青香苋(湖南药物志》)。

【基原】为苋科植物苋的茎叶。

【原植物】苋Amaranthus mangostanusL.

    一年生草本,茎直立,分枝较少, 枝绿色,高80~150厘米。叶互生;叶柄长3~10厘米;叶片菱状广卵形成三角状广卵形,长4~12厘米,宽3~7厘米,钝头或微凹,基部广楔形,叶有绿色、红色、暗紫色或带紫班等。花序在下部者星球形,上部星稍断续的穗状花序,花黄绿色,单性,雌推同株;苞片卵形,先端芒状,长约4毫米,膜质;尊片3,披针形,膜质,先端芒状,雄花有雄落3,雌花有雕蕊1,柱头3裂。胞果椭圆形,尊片宿存,长于果实,熟时环状开裂,上半部成盖状脱落。种子黑褐色,近于扁圆形,两面凸,平滑有光泽。花期5~7月。

 

各地均有栽植。

本植物的根(苋根)、种子(苋实)亦供药用。各详专条。

【采集】春、夏采收。

【成分】叶含维生素C ,嫩叶含99~121毫克%,较老叶含119~178毫克%。

【性味】甘,凉。

①陶弘景:“冷利。”

②<唐本草>:“赤苋:辛,寒。”

③<日用本草>:“甘,寒,无毒。”

④《饮膳正要》:“味苦,寒,无毒。”

【功用主治】清热,利窍。 治赤白痢疾,二便不通。

①陶弘景:“赤苋:能疗赤下。”

②<唐本草>:“赤苋:主赤痢,又主射工沙虱。”

③孟诜:“补气除热。”

④<本草拾遗>:“紫苋:杀虫毒。”

⑤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通九窍。”

⑥<本草图经>:“紫苋:主气痢。赤苋:主血痢。”

⑦<滇南本草>:“治大小便不通,化虫去寒热,能通血脉,逐瘀血。”

⑧<纲目>:“六苋,并利大小肠。治初痢,滑胎。”

【用法与用量】内服:煎汤、煮弟或捣计。外用:煎水洗或捣敷。

【宜忌]】弱便溏者慎服。

①<本草求原>:“脾弱易泻勿用。恶蕨粉。”

②<随息居饮食谱>:“痧胀滑泻者忌之。”

【选方】
①治产前后赤白痢: 紫苋叶(细锉)一握,杭米三合。上先以水煎苋叶,取计去滓,下米煮粥,空心食之。(《寿亲养老新书》紫苋粥)。

②治小儿紧唇:赤苋捣计洗之。(《圣惠方》)③治漆疮瘙痒:苋菜煎汤洗之。(《纲目》)。

【各家论述】《本草行义补遗》:“苋,下血而又入血分,且善走,与马齿苋同服下胎,妙,临产时者食,易产。”

【备考】

①《蜀本草》: “《图经》说有赤苋、白苋、人苋、马苋、紫苋、五色苋,凡六种,惟人、白二苋实人药用。按人苋小,白苋大,马苋如马齿,赤苋味辛,俱别有功,紫及五色二苋不人药。”

②《本草图经》:“人、白二苋,亦谓之糠苋,亦谓之胡苋,亦谓之细苋,其实一也,但人苋小而白苋大耳。霜后方熟,实细而黑。紫苋茎叶通紫,吴人用染菜瓜(一作‘染爪’)者。诸苋中此无毒。赤苋亦谓之花苋,茎叶深赤。<尔雅>所谓蒉,赤苋是也。五色苋,今亦稀有。”

③《纲目》:“苋,并三月撒种,六月以后,不堪食,老则抽茎如人长,开细花成穗,穗中细子扁而光黑,与青葙子、鸡冠子无别,九月收之。细苋即野苋也,北人呼为糠苋,柔茎细叶,生即结子,味比家苋更胜,俗呼青葙苗为鸡冠苋,亦可食。”

 


相关文章
最新文章
诊堂门面
王氏中医肾病诊堂

王氏祖传草药秘方.系列“益肾三效合一”祛邪疗法,在治疗肾脏病上更大大提高了治病效果;其抗炎中草药效成分有效直达病灶,清除肾脏炎症、修复肝肾异常功能,使患者气、血、阴、阳充沛平衡,有效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,从而达到消除病灶治病目的;另外,还有通腑降浊成分通过大便排毒,将体内久积废物、垃圾排泄体外,降低血毒,改善血循环等障碍,提高造血机能,起到净化血液毒素,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......[详细]

即时咨询专家
王氏中医肾病诊堂
肾病常识更多...

心慌、头晕按劳宫,让心养养神
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心痹者,脉不通,烦则心下鼓,禁上气面端,啦干善响,服气上则恐。意思是说,心痹的人血脉不通。容易心烦。气嘴咽眼干燥中医设有明确的心悸一说,但这里...[详细]

肾病保健更多...

心慌、头晕按劳宫,让心养养神

《黄帝内经》中说:心痹者,脉不通,烦则心下鼓,禁上气面端,啦干善响,服气上则恐。意思是说,心痹的人血脉不通。容易心烦。气嘴咽眼干燥中医设有明确的心悸一说,但这里...[详细]